漫点随笔

武胜路新华书店

武胜路新华书店还没有拆除的那些年,书店门口宽阔的阶梯上常常坐着寻求勤工俭学机会的大学生,他们多半是做家教,把自己的学校、专业、擅长科目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,用学生证压好,平铺在身旁的阶梯上,自己则拿本书静静地看。我读中学时,常去书店,从他们身边走过,羡慕地看一看地上的红皮学生证,以华师大和湖大居多。时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来,和其中一些大学生攀谈,即使不成功签约,也少不了拿这些师兄师姐激励自己的孩子。

我当时想,等我上大学了,也要来新华书店门口坐坐,赚钱是小事,让人当榜样看的感觉令人神往,丝毫没有在意自己的几笔字拿不出手,恐怕要被人当骗子。2002年我顺利考上大学,不仅拿到了红皮学生证,还发了黄铜校徽,行头都备足了,学校也不错,思想却滑了坡,我对谈恋爱和上自习更有兴趣。我劝解自己说,专业人做专业事,现在的身份就是学生,赚钱的事情往后推推也未尝不可。

寝室里有一个家境特差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,几乎是开学两三个月就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,周末,周中去汉口雇主家两三回。雇主很体恤,每次同学都是空着肚子去吃晚饭,回来时还会拎些水果、干净的旧衣服之类。直到毕业后,这个同学还常去雇主家串门,吃吃喝喝。前几年有一次我和他吃饭,提起这事,他却说没有再来往了,因为某次晚饭后,他想把人家家里一台电视机要回自己家,伤了雇主的心。这位同学同时在学院里谋了一份值班的差事,学院提供一顿晚饭,是委托看门的校工家随着自家晚餐多做一点,每顿饭补助校工家六块钱。某天晚上我去学院,看到同学在闷闷不乐地吃泡面,我问你的大餐呢?他说校工家提供的饭食太小气,校工又嫌他吃得多而补助少,两下吵了嘴,闹到学院办公室,领导决定直接把补贴给他自己,爱吃啥吃啥去。

另外有两个同学去同一个雇主家当家教,甲同学想独吞这份工作,把乙同学高等数学只考了4分的事情捅给雇主家长,弄得大家好不尴尬。

大学第一个暑假,有的同学揽上了招生代表的活儿。很多人从小地方走出来,他们本身就是当地的金凤凰,考上重点大学很有说服力,一些野鸡大学也就招募各位暑假回乡的大学生做招生宣传员,招得一个学生缴费,直接提成,报酬非常丰厚。甲同学回到西南的老家,一通宣传,拉了两个还是三个应届高中毕业生来武汉,口头承诺的是上武汉大学云云,来了才知道是武汉大学珞珈山教育站,此时已经交了学费,分了提成,木已成舟。我在返校途中,遇到被骗来上学的一家三口,铺盖卷放在校门口一个小旅社的地上,目光呆滞,不知所措。我回到寝室和那个同学争辩,一开始他不承认,后来甩出一句,我不骗他们,还有人骗,那种成绩上狗屁大学!我一直不喜欢这个同学,我能理解他家很穷,但有些事带着原罪。

其实我自己勤工俭学过一次。大二的时候,撕下图书馆墙上的一个小纸条,说是中国期刊网招聘版权校园代理,看上去挺正规,还略比做家教有档次。我找到当事人,是一个操着河北口音,却努力说北京腔调的男人,三十岁左右,自称叫张从文,谈了报酬,简单培训后就开始干活。说来也简单,中国期刊网主要收录国内各大期刊的文献,我就是拿着打印的格式合同,去找老师们,询问他们发表的文章题目,签名表示同意期刊网收录他们的作品。每签约一份合同,给我8块钱报酬。我就去各个教学楼守株待兔,下课铃一响,就冲进某个教室,逮着老师要求签字画押。有的老师特配合,也不多问就签了;有的老师挠挠头说,自己是个公共课老师,文章发得少,我说一篇也成啊。老师说不光少,自己还是第三第四作者,只好死马当活马医。我发现要老师自报家门,承认发了多少文章是件尴尬的事情,很多发表刊物是名不见经传的某某学报,说白了就是自己花钱发表的,我找人家签字,简直是打脸。每隔三天我找张从文上交一次合同,他总会抽出几份说“这个不灵,不能算”,说完又把合同塞进包里,让我好不奇怪。说好十天结账一次,到了日子没见他人影,等了两天我打电话去催,发现电话已经打不通了。第一次勤工俭学就上了当,我愈发懒得去找兼职。@

评论

热度(1)